自我效能简介——转载

简介:「自我效能」(self-efficacy)

曾元显Yuen-Hsien Tseng, April 16, 2016

This article is also available at: 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yuenhsien.tseng/posts/10207128207787870

最近朋友介绍我一个在心理学、教育学、企管学颇负盛名的概念:「自我效能」(self-efficacy)。重点摘要如下:

自我效能,简单的讲,就是:一个人能否运用自身的能力,相信自己可以做到某些事情、达成目标的程度。(跟自信程度很像,但却用一个更广范的概念来包含「自信」)。

自我效能可透过下列几种方式来提高(自我效能的来源):

  1. 亲身经历成功的经验(知识、技巧、自信)。
  2. 观察别人成功的启发(知识、技巧、移植的经验)。
  3. 受到别人的激励说服(动机)。
  4. 保持自我身心的健康(心理上的意志力、生理上的持续力)。

自我效能可用在教学(运用上述四种方式来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)、自学(提高本身的自我效能)、 人事管理与制度等。

自我效能高的人,完成任务、达成目标的机会高,自我效能低的人,任务完成机率低,做不了什么事情。

一般所谓的菁英份子,大都有高度的自我效能,但不见得做出对的事情。这跟自己设定的目标有关。对这些人来讲,定义出好的待解问题,设定正确的目标,是最根本的问题。

对一般人或正在学习的人(中小学生、大学生、年轻人),能够随时认知上述四点, 不断的提升自我效能,容易有效的达成目标。

自我效能是心理学家Albert Bandura 于1977年提出的,其相关的文章已经被引用了上万次。

我不知道他是如何想到这个跟自信有点不同的概念,也不知道他如何厘清上述四个来源。对于他的文章被引用上万次来说,根据第二点想做,我也达不了(对这任务的自我效能低), 或是我根本设定了错的目标(追求被引用上万次的惊世巨作,或是没有去解决专业内棘手的根本问题), 还是我还在过程中,尚未达到目标(嗯,希望如此)。

我相信很多学者是想解决其专业内的根本问题,但过程中被很多杂事打断,去做别的事情。例如:为内外各类型的单位服务、照顾家庭老小、维持上述第四点(保持自我身心的健康)、 透过观察脸书动态或阅读文章来学习别人的成功经验等等。

参考资料:

  1. https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Self-efficacy
  2. http://wiki.mbalib.com/zh-tw/自我效能
  3. http://psychology.about.com/od/theoriesofpersonality/a/self_efficacy.htm

评论

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

心理学书单——懂的都懂

解梦——梦中的深渊

解梦——吵架